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上海氢燃料电池哪家公司最好?
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1.5万次浏览,2人关注
全年浏览:10186次
2
55.4万次浏览,292人关注
全年浏览:9088次
上海氢燃料电池最好的是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,隶属于长城控股集团,通过整合长城汽车内外部优质***,于2019年4月注册成立
未势能源定位于专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和产品研发的高科技企业。主要业务涵盖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核心零部件开发、低成本加氢站集成化解决方案以及氢能&燃料电池产品测试等业务领域,
下辖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保定分公司、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、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保定氢能检测分公司三家单位。
公司总部位于上海,布局全球将形成上海、保定、加拿大、德国四大研发中心,打造一支多元化的研发团队,计划未来在制氢、液化、储运、加氢、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持续强化技术研发,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。未势能源保定分公司,
成立于2019年5月,研发产品涵盖燃料电池发动机、燃料电池堆、35MPa70MPa高压储氢系统、车载供氢系统及低成本加氢站集成化解决方案,通过核心材料、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。
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,简称“上燃动力”,成立于2001年,是国内较早开展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的企业之一,致力于成为专业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供应
中国的比亚迪,吉利,长城都有自己的电池厂,但是有的国际巨头却没有,为什么?
这不就和当年柯达没有数码设备一个道理吗。技术守成者当然乐见躺在发动机,变速箱的专利上继续挣大钱。投资做动力电池岂不是掘自己的坟。但是中国不革这个命,14亿人的出行,就得世世代代给老外交专利费和技术使用费。所以中国推进电动化战略。前期虽然投入的成本比较高,但是不革这个命,给外资交专利费钱也一样不少花。
这个问题中,比亚迪要除外,因为比亚迪就是做电池起家的,后面才跨界进入汽车领域,(王传福在1995年成立了比亚迪,开始做消费电池,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领域,2006年推出第一款电动汽车),如今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,电池的作用不可小觑。吉利和长城的情况比较相似,都是从汽车跨入到电池领域,可以一起来看。吉利如今可以说是自主品牌里的一哥了,但是这样的规模主要还是依赖燃油车,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是国家制定的,全球的潮流不可逆,吉利汽车必然也看到了这一点,而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零部件就包含电池,吉利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大潮来临之时继续保持领先,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。吉利旗下的电芯厂,品牌叫衡远,分两家,一个山东衡远,一个浙江衡远,是把LG之前在南京的工厂搬过去搞出来的,据说内部技术实力不弱。长城汽车在双积分政策正式执行后,也一改此前对新能源汽车不屑一顾的态度,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,并且还把此前长城汽车体系下的动力电池研究小组单独拎出来,成立了一家蜂巢能源的电芯厂,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,蜂巢能源的技术实力也很强大,就是还未经过市场的检验,无法得出结论。对动力电池的布局,长城汽车和吉利也很相似。山东衡远属于吉利汽车和凯荣投资的子公司,浙江衡远则是洪桥动力和上海华普的子公司。而凯荣投资、洪桥动力以及上海华普——无论华普汽车还是华普资产——都是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。蜂巢能源是长城控股旗下投资公司的子公司,旗下包含锂离子电池蜂巢能源和燃料电池未势能源,长城汽车也是长城控股旗下投资公司的控股子公司。两家车企的布局都很一致,电池公司都在控股集团旗下,与上市公司隔离开,但又未与母公司刻意隔离。再说问题的第一部分,说通用、丰田、大众等国际巨头没有自建电池厂,这是错误的,相反的是,他们都有自己的电池厂,只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暂时还没有电芯厂,电池pack厂都是有的。并且最近几天的新闻中,这些国际巨头们也都蠢蠢欲动,相继发出了要在中国投资建电池厂的消息。新能源汽车潮流不可逆,如果不能自己掌握电池***,未来的发展会是很困难的,这一点谁都清楚,有实力的车企绝对不甘落于人后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