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上海科技进步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海科技进步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吴孟超院士是什么时候出身的?
吴孟超(1922年8月31日)男,生于福建,肝脏外科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肝胆外科重要创始人之一。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。1958年提出中国人肝脏“五叶四段”的临床解剖学观点,为中国肝脏外科奠定了应用解剖学基础;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;率先施行一系列肝脏外科的重大手术。
吴孟超(1922年8月31日—2021年5月22日),男,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,著名肝胆外科专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,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,被誉为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。
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进入同济附中,1949年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(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)。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,2011年5月,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“吴孟超星”。2012年2月3日光荣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。2019年1月14日退休。
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“五叶四段”的新见解,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,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,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。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,先后获国家、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,出版《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》《肝脏外科学》等医学专著19部,发表论文220余篇。
2020年10月18日,吴孟超院士馆在福州闽清县落成开馆。
2021年5月22日,经吴孟超院士身边的工作人员确认,吴老已经过世,享年99岁
2019年,国家三大奖,上海交通大学为何表现这么突出?
刚刚过去的国家三大奖,最让人忘不了的是什么?不少南开大学的自科一等奖,也不是北航的技术发明一等奖,而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几个大奖。
上海交通大学共有7项第一完成单位成果获得表彰,其中:
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,第一完成人是谭家华;
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,第一完成人是贾金锋和师咏勇;
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第一完成人是过敏意,
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第一完成人分别是陈代杰、张陈平和方秉华。
交大1949届造船系校友黄旭华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
这次国家三大奖的颁奖里,风头最健的是上交大。
上交大有两个奖,一个是最高科学技术奖,两位获奖者,一位就是上交大的校友黄旭华院士。还有一个大奖,科技进步特等奖。
科技进步特等奖没有像自然科学一等奖那么理论性强,但都是国家的重大项目中的科技成果,比如青藏铁路、京沪高铁、载人航天、北斗卫星等,因此,这个特等奖的含金量很高。
上交大这两个奖,其实都跟上交大一个系有关,造船系,现在是船院。这是上交大真正安身立命的一个系。
我曾经写过几篇关于上交大和西交大的故事。它们原来都是一家,交通大学,也是钱学森的母校,在民国时期被称为东方的MIT。
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是什么版?
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为沪科版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建于1956年初,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社之一,具有门类齐全、品种多样、层次丰富的特点,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读者的认可。
建社至今,已出版各类图书11000种,累计印数达5.7亿册,各类音像制品近百种,获国家级、部委级图书奖300多项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科技进步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上海科技进步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