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后人如今怎么样了?
“红云冲天照九霄,千钧核力动地摇。二十年来勇攀后,二代轻舟已过桥。”这是“两弹一星元勋”邓稼先在1985年指挥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核试验时,一时高兴而写下的诗句。殊不知,此时的他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,但老人家依然是豪情万丈,为祖国的核事业默默耕耘!1986年7月29日,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。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,并叮咛:“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……”
许身报国,威壮河山!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大,在北京大学担任过一段物理系助教。1947年,他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知识,报效祖国,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。第二年,他到美国留学,由于他成绩突出,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,只有26岁的邓稼先就拿到了博士学位,人称“娃娃博士”。
邓稼先的成就,被当时的美国***所关注,他们想用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留住邓稼先。但当新中国成立后,在祖国的号召下,1950年他依然回国。1958年,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——秘密研制原子弹。随后他人间蒸发,隐姓埋名,进入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。28年间,他带领团队,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***、第一颗氢弹、第一颗中***。
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人征战几人回。1***9年,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,***坠地被摔裂。邓稼先深知其中的危险,他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***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。后来,邓老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碎的***后,强行将其拉到医院检查。结果是发现他的小便、骨髓中都有放射性物质,肝脏破损。随后,他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。老人在步履维艰之时,坚持自己去装***,他对周围的人下命令:“你们还年轻,你们不能去!”周围的人听了邓老的话,眼中饱含泪水。这才是真正的以身报国,民族的脊梁!
1986年7月29日,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,医治无效,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,离开了他为之奋斗、奉献了一辈子的祖国核事业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对妻子说:“***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,那么,我仍选择中国,选择核事业。”英雄走了,那么,他的子女现在过得怎么样呢?
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有一儿一女,儿子叫做邓志平,女儿叫邓志典。由于邓稼先一直隐姓埋名从事核事业研究,妻子许鹿希从事医学工作,也比较忙,因此他们都无暇照顾邓志平和邓志典。但两人都很懂事,在很小的时候,就都已经学会了做饭做菜了。邓志典, 1954年出生。后来,上山下乡,她参加了内蒙古的一个建设兵团,她本可以早一点回城的,但因为她的爸爸是邓稼先,她没有那样做,她是最后一个回到城里的干部子女。1***7年,考上大学。1985年,出国留学,并且至此她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,过着平常的生活。
邓稼先的儿子邓志平,出生于1956年4月。199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,工学硕士,现在为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,并且担任《现代制造工程》杂志编委。他现在一直从事机械专业的课题研究、相关教材的编撰以及教学工作,生活平淡而又充实。
邓稼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,为中国人撑起了骄傲的脊梁!邓老是国家的骄傲,而他的子女凡事不搞特殊化,也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,却是邓老自己的骄傲,邓老也因为自己有这样的子女而深感欣慰。最后,让我们向邓稼先、钱学森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们致敬!许身报国,威壮河山!
邓稼先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,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,为新中国核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面对国外优厚待遇,邓稼先选择了报效祖国。他远赴西北,隐姓埋名告别家人数十年,为两弹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邓稼先,1924年生于安徽怀宁,父亲邓以蛰曾是北大、清华等名校的哲学系教授,是典型的书香门第。邓稼先的童年是在北平渡过的,在崇德中学求学的三年,为他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基础,同时也结识了世交好友杨振宁。
1941年,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,他在求学的同时,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。抗战胜利时,邓稼先也如愿的取得了毕业证书。二十二岁时,邓稼先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。工作三年后,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。
1948年,邓稼先邓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,由于成绩突出,他两年内便修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。二十六岁的邓稼先,获得了博士学位。邓稼先的才华,引起了美国***的关注,他们打算以优厚的待遇留住邓稼先。
面对优越的科研条件,丰厚的物质待遇,邓稼先并不为之所动,他婉言谢绝。同年,他放弃所有美国待遇,与众多的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,投身到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筹建之中,开启了自己建设祖国核武事业的新征程。
1958年,中央决定发展***事业,邓稼先义无反顾的参加了这项秘密工作。邓稼先难掩兴奋之情,只是告诉妻子许鹿希,说他要调动工作,以后不能再照顾家庭,许鹿希默默的承担了家庭重担,支持了邓稼先的事业。
从此以后,邓稼先的名字在所有刊物中消失,这一别就是二十多年。邓稼先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八年的单身生活,有十几次在现场亲自领导核试验。当时我国正处在严重的困难时期,苏联专家撤走使得核武研发更加困难。
无论是在电视上,还是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中,一说起***的话,我们总能听到一个人的名字,这个人便是邓稼先,许多人对他也非常熟悉,与一些想自己发展的人不同,他从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,在祖国最需要人才的时候,不顾自己导师的挽救,放弃了原本优越的生活,以及大好的前程,从美国飞回了中国,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,虽然国家已经成立了,但百废待兴,在多个领域都缺人才,尤其是在核武器制造上。
在古代,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准,是看国内人口数量,以及军队武器等,并且还有国家的经济,现代也同样是如此,但有一点不同的是,现代还多了一种,就是是否拥有核武器的力量,当今这个世界上,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屈指可数,可以这么说,在现代社会下,要想保证一个国家的绝对自***,不被其他国家所干涉的话,那么核武器绝对是必要的,所以邓稼先有多重要,相信不少人也已经知道了。核武器是每个国家的绝对机密,邓稼先在此耗费了巨大心血,最终与自己的同事们,研制出了***与氢弹,让中国有了话语权。
邓老因为长年从事此类工作,身边却因为核辐射的缘故,患上了癌症,最后在全身大出血的情况下,离开了他最亲爱的祖国,邓稼先虽然与世长辞,但他的精神在影响好几代中国人,他的儿女也成为社会人才,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邓稼先的亲人们。邓稼先的夫人叫做许鹿希,她的父亲是个知名的学者,与邓稼先的父亲是多年的好友,正是因为彼此父亲的原因,邓稼先与许鹿希也是从小便认识了,可以称得上是青梅竹马,关系自然也比较好。
1953年,邓稼先与许鹿希正式结婚,这段婚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,两人婚后的生活,也是其乐融融,之后许鹿希为其生下一男一女,把好字给凑全了。1958年,邓稼先投身于核武器的研究,由于此事属于国家机密,他甚至都没对妻子提起,离开家28年,邓稼先只是偶尔才回来看看,夫妻两个人也是聚少离多。1954年,两人迎来了自己的长女邓志典,1956年又迎来长子邓志平,两个人孩子从小就十分低调,从不在外炫耀自己父亲功绩。邓志平从重庆大学毕业后,担任了四川省的机械加工会的委员,自己还专门编写了基本关于机械的书籍。
长女邓志典就更加低调了,当年为了搞好基层工作,国家号召城里的青年下乡,邓志典征求父母同意以后,成为知青中的一员,并且她也是最后一批回城的知青,上了大学以后,邓志典选择出国留学深造,此后更是过着平凡的生活,并没有因为她的父亲是邓稼先,生活就发生很大的变化,所以在网络上你会发现,有关邓志典的记载非常少,其实邓稼先一家人的生活,真的很简单,儿子女儿的工作,也不是那么的耀眼,他们都过着平凡人的生活。
对于两个儿女的教育,虽然邓稼先没有参与太多,但该教育的地方,他还是会给子女讲清楚,邓志典准备留学之前,邓稼先还跟她说,不要为了贪图享受,就被别国的情报机关所利用了,邓志典从小就很乖巧,也把父亲的话语,一直铭记在心,她在美国读书的时候,生活十分的简朴,就连衣服都是从国内带过去的。姐弟两个人在生活中,从来不显摆自己的父亲是科学家,如果他们不说的话,身边人估计没有哪一个能想得到。
我们可以从上面看出,邓稼先虽然为国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,但家风一直保持良好,从不给自己孩子搞特权,尤其是邓志典这个女儿,已经低调到,你几乎在网络上,找不到她的信息,不过也许这就是他们自己所期望的生活,低调做人做事,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,这才是被人尊敬的优秀人才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